B体育-巴黎圣日耳曼强势夺冠,令人瞩目
发生令人瞩目的辱母杀人案的山东,因其为案发地,那里有什么人文背景,也为大家所关注。今天,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山东与满族的关系。
一、山东为东夷之地。
历史上,山东为东夷之地。而满洲人的老家满洲,古代也被视为东,古代中原人对不熟悉的外界 往往是猜测和推想,所以有些人认为居住在满洲地区的也是东夷人。
满洲,在古代被认为的方位是在八卦之中的震。即东方。渤海国的前身就叫震国。中原古书《周易》上说帝出乎震。
所以大清国和满洲国,往往引用“帝出乎震”这句话,以证明中原自古就有帝出自满洲的说法。
二、古代满洲与山东交往
古代满洲通往中原的陆路难走,所以很多人喜欢走海路,而满洲走海路第一站就是山东。因为与满洲等地贸易来往,而发展起山东第一大港口城市登州,就是今天山东的蓬莱。中原为此也在登州设有接待古满洲人的机构和馆舍。
渤海国武王大武艺的时候,因为唐朝收留渤海国的反贼大门艺,而挥师南下,其中一路就是走海路,攻下登州,按渤海国的临时战争法庭处死唐国当地刺史史韦俊。
宋朝想与大金国联盟,夹击辽国,派人也是从山东出发,所以大金和北宋最早联盟被称为海上之盟。
现在想想,古满洲人常来山东经商,说不好就找过当地情人,甚至留下过后代。所以山东很早就可能有满洲人的血脉。
三、金在山东驻军
古满洲人在金代实行猛安谋克制度,与后期的八旗制度很接近。大金时期,在山东驻扎有女真和契丹人部队,金亡后,这些女真人和契丹人融入当地人。
如果再往前推,鲜卑人也到过山东,那里也有鲜卑的遗民。
后来一些专家考察,发现山东一些地区的民间小调、民俗、饮食生活习惯等属于女真和契丹人特点,所以认为可能就是女真和契丹人后裔。
明朝的时候,为了反击北元,而占据辽东一部分地区,开始只是驻扎军队,那里很少有汉地去的居民,主要还是当地被认为汉化的女真人、渤海人。
后明为统治那里,将一些中原罪犯流放到那里,还有,引导人去那里经商。结果去的大部分是山东胆子大的人,估计前去的就有女真后裔,他们思故乡心切,趁机就回到故乡居住。
到了满洲再度兴起,占有辽东,那里的居民大部分被编入汉军八旗。因为进入八旗早,被称为陈汉军。这些人已经满化,乾隆的时候,出旗为民,主要是入关后加入汉军八旗的新汉军,而陈汉军一直保留在八旗内。
四、清满洲人在山东
清朝,在雍正的时候从北京调了一部分八旗军队驻扎青州。道光年间,派青州八旗参加镇江保卫战,很多青州八旗将领血洒战场,为国捐躯。
晚清,为加强海防,在山东一些港口建海军,其中就有很多满族加入。
如现在的青岛,2014年末统计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904万,满族人口大约为1.5万人。截至2000年前,满族是青岛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。
五、清代山东人与满洲人的关系
清代北京是满洲人的大本营,在老北京,山东人经商的非常多,鲁菜也很盛行。
这是为什么?因为满洲人在与各省接触中,就感觉和山东人投脾气,性格接近,或许是因为山东人中就有很多女真、契丹的血统。北京的主要消费者是旗人,所以来这里经商的自然就是旗人喜欢打交道的山东人居多。
清代时候,八旗军队要随时听命令出征。当时八旗军队开拔到哪里,这些山东商人就跟到哪来。这些山东人相当是八旗部队的后勤,他们也了解旗人的喜好,随时给旗人提供饮食和各种所需要的商品。
满洲地区是龙兴之地,开始是封禁的,禁止关内的人进入。清末开放,闯关东最多的还是山东人。所以现在东北人中,很多是山东人后裔。
据说,后去的山东人管当地的满洲人叫旗巴子,有人认为可以从满语单词”ba(地方,土地),baingge(某处的,某地的)演变而来!看来山东人也会点满语。
当地满洲人管山东人叫大高粱米,可能是山东人到满洲人主要吃易于生长的高粱米的原因吧。
作者富察春兵
满族文化网出品,转载请注明。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